欢迎您来到2024 IFE广州国际健身博览会

观众预登记 展位申请
观众预登记 参展联系客服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展会资讯

IFE健身展

新闻中心

《青少年运动健康报告》显示:超六成青少年缺乏运动指导教师

2022-01-06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特步集团共同发布《青少年运动健康报告》。《报告》指出,青少年的运动行为和习惯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如方便使用的运动器材或设施、充足的运动时间、有经验的运动指导教师、一起运动的朋友、免费或低价的运动场所等。

 

《报告》显示,超过六成青少年缺乏运动指导教师或教练、缺乏运动器材或设施,近六成缺乏运动费用,超过半数缺乏一起运动的朋友、运动时间。随学段升高,青少年对运动支持的需求逐渐增大。

 

 

短视频、他人建议和运动APP是青少年获得运动知识的主要渠道

 

青少年获取运动知识的渠道

 

研究发现,青少年获取运动知识的渠道以各类短视频APP为主,其次是来自他人的建议和一些运动APP。通过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APP获取运动知识的青少年占比超过半数(51.01%),通过家长、老师或朋友的介绍等占比四成多(46.54%),通过keep、咕咚等运动APP了解运动知识的也占比四成多(45.69%)。另外,通过运动官网、微信公众号渠道获得运动知识的比例均在三成多。而通过明星代言、专卖店等获得运动知识的比例较低。

 

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青少年运动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短视频平台,短视频上的知识内容短小丰富、形象生动、可视化强、便于互动和传播。另外,家长、老师和同学等身边人对运动知识的传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也要重视学校、家庭的运动教育以及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

 

对男女生进行比较发现,男生在运动官网获取运动知识的比例更高,女生通过微博获得运动知识的比例更高。此外,男生受专卖店影响大,女生受运动APP、视频APP、明星大V代言、他人建议、微信公众号、电视广告等的影响均高于男生。可见,男生对“专业”的重视程度超过女生,更喜欢官网、专卖店,而女生受时尚流行文化等影响更大。

 

对不同学段青少年比较发现,随着学段升高,各类运动APP的影响力有大幅度提升。大学生受keep、咕咚等运动APP的影响占比59.28%,比初中生、高中生分别高了近30个、25个百分点。而初中生受老师家长同学等他人建议的比例较高(60.99%),比高中生、大学生分别高近9个、30个百分点。这说明初中生和高中生还是受身边家人朋友的影响更大。另外,中学生受电视广告影响大,大学生受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影响大。

 

随着学段升高,青少年从网络上学习各类专业运动知识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这些运动知识的传播渠道既有其积极的一面又存在一些弊端。当代青少年是互联网一代,他们对很多事物的认知更加网络化,网络渠道上运动知识的传播内容丰富,短小有趣,形象生动,但也往往使健康与运动的相关知识碎片化,有些知识甚至以讹传讹,缺乏科学性。

 

因此,家庭、学校、媒体、企业等多方面应形成合力,用青少年喜欢的方式传播科学的健康运动知识和信息,使青少年获得知识与方法的渠道更便捷,学习到更科学系统的健康运动知识。还要充分运用健康类社团组织或专业运动机构、运动企业的优势,为青少年提供专业化的健康指导和服务,营造科学的健康知识传播环境,带动更多青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还要发挥青少年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通过同辈群体的互助、互动、互促,提升青少年的健康素养。体育运动是人与人交往的社会活动,人际关系促进体育运动,体育运动又构成更多的人际关系。所以,家长和教师要在关注孩子运动状况的同时,关注他们的交往状况,要多鼓励青少年与同伴交往,为青少年创造与同龄人一起运动的机会,使他们多参加群体性的运动,使青少年在运动中学会交往,在交往中促进运动。

 

超六成青少年缺乏运动指导教师或教练

 

 

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的条件

 

对青少年运动条件进行考察发现,青少年感觉最缺乏的是运动指导教师或教练(64.52%),其次是缺乏运动器材或设施(61.03%),二者均在六成以上。缺乏运动费用的比例也近六成(57.53%),缺乏一起运动的朋友(50.92%)、缺乏运动时间(50.23%)的比例均超过半数。由此可见,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的各项条件均较缺乏,这也从侧面说明青少年对运动支持的强烈渴望。

 

不同学段青少年进行比较发现,随着学段升高,青少年感受各种运动条件不足的比例逐渐升高。这也说明了青少年对各类运动支持的需求随着年级升高逐渐增长。

 

如今,虽然当前很多社区都增设了健身器材,但是多数器材比较成人化,并不适合青少年尤其不适合中小学生使用。学校里的各类体育设施和场馆经常只在体育课时间对学生开放,各类体育器材在体育课之后便束之高阁,课后、周末、寒暑假时间,青少年常常无处可去,更没有体育器材可用。一些收费高的成年健身馆,也并不适合青少年使用。而且,缺乏专业运动教师指导易使青少年在运动中受伤,这也是他们非常担心的问题。学校体育教师大多只在体育课时间授课,校外兴趣班或培训机构开设的运动课程也并非大多数青少年都能参加。这样的校内外运动指导教师队伍构成,不利于青少年避免运动伤害、提升运动安全意识。

 

因此,建议各地主管部门要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把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要统一协调、资源共享,构建全民健康运动的公共服务体系。例如,向当地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等征集,为青少年提供免费、低价的运动健身服务公益机构名单,当地政府可对这样的公益机构给予政策倾斜,从而使青少年健康运动的供给更加多元化,为青少年提供更优质的运动资源。主管部门还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大力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学校,丰富学校的体育运动。学校要用好各类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使体育俱乐部成为全体青少年能够使用的普惠性的运动场所。

 

学校体育课要大量融入运动安全知识和训练,对青少年进行运动安全方面的专业指导。还要调动一些运动领域的公益企业参与到青少年健康运动支持中来。比如,聘请退役运动员、运动企业里的专业人士等为青少年开设公益运动课程和运动指导志愿服务、设立“体育扶贫”专项基金、捐赠体育设施或体育器材等,组织志愿者到贫困地区开展体育支教,从而整合社会各方教育资源,形成专业化的运动指导队伍。

 

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之一,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更是促进青少年健康运动的有效措施,只有共建共享,才能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运动健身的环境。

 

本次调查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北京中青盛世传媒文化有限公司、特步集团共同开展。调查于2021年3月实施。有效样本量4093人,包括来自北京、南京、合肥、沈阳、兰州、泉州、广安共7个城市的41所学校的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