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2025 IFE广州国际健身博览会

观众预登记 展位申请
观众预登记 参展联系客服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展会资讯

IFE健身展

新闻中心

设置7天冷静期,中国健身房消费能否走向理性时代?

2021-04-29

体育政策陆续对健身房预付制出拳了。针对健身房跑路,消费者维权难的现象,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相继开始用「7天冷静期」等新政,来减少健身房与消费者之间的摩擦与纠纷。

跟买衣服的「7天无理由退货」类似, 健身房「7天冷静期」 在消费者尚未开卡的情况下,可向健身经营方提出退款需求。 但健身属于服务类消费,消费者需要亲自开卡、体验,才能知道健身房服务标准是否达标。

总的来说,「7天冷静期」已经为行业趋势开头,切开了健身房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一角。当政策逐渐介入之后,中国健身行业,能够拥有更广阔的市场未来吗?

文 / 黄梦婷

编辑 / 殷豪男

01

健身房设置7天冷静期,是否对消费者有利?

今年4月1日,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要求推行北京市健身行业预付制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示范文本明确健身房与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进一步细化服务内容。

具体来看,双方违约责任、合同变更解除、退费方式、争议内容都有了明确规定,「7天冷静期」也单独列出——消费者自签署合同次日起拥有「7天冷静期」。冷静期期间,在未开卡使用健身服务的情况下,消费者有权利无条件解除合同。经双方同意后,全部预付费用将于1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返还。

 

 

预付制健身合同范本截图

很快,「北京健身房设置7天」的新闻,也一度冲上当日微博热搜,颇有些「消费者苦健身房久矣」的社会情绪。

近些年,传统健身行业的遮羞布逐渐被扯下。由于体育场馆运营模式不成熟、财务结构不清晰、从业人员不规范等原因,从而导致的,部分健身房跑路或者闭店的行为,让消费者与健身房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对健身行业发展,产生了众多负面影响。

在此背景之下,针对预付制管理条例、健身卡冷静期等政策,也都因地制宜,相继推出。

央视等主流媒体曾多次报道健身房跑路现象

此类政策的推出,本质上是为了抑制消费者冲动消费,规范市场秩序。而消费者则在评论中,反馈了另外两种观点:

1、此政策无法适用于后期跑路的健身房;

2、过了7天后,退费依旧难的问题。

因此,想要解决健身房与消费者之间的根本矛盾,市场还有很大的改良与发力空间。当政策利用「冷静期」拿预付制开刀,是否也代表着预付制——这项存在于中国健身行业多年的经营制度,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了呢?

 

02

预付制,或许并不是主要矛盾

过去20余年,中国健身行业一度依靠预付制而飞速成长,一批批大型连锁健身俱乐部应运而生。

健身房是一项高投入资产。房租、装修、设备、人工、税收等都是提前支出的成本,为了能够回笼资金,预付制和私教业绩,就逐渐成为了健身房的主要销售模式。

一定时间内,预付模式以良性方式进行着。但后来,随着健身行业更多经营者涌入,这种模式出现了负面效应。在采访中,练多多总经理刘易斯告诉氪体记者,「预付制或许不是消费者与健身房之间的主要矛盾,根源还是在于,中国消费者对健身意愿不高,中国健身房服务水平较为低下。」

根据三体云动最新发布的《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健身会员人数达到7029万,增幅为3.19%,中国健身人口渗透率上升为5.02%。而2019年的中国健身人口渗透率只有4.9%,总体市场远低于美国的20%渗透率。

中国健身行业,正不断驶入快车道。可在市场高速发展之下,问题也接连涌现。例如教练「重销售轻服务」等问题,导致健身消费者不仅享受不到高品质服务,还要忍受被推销的打扰。

如今,有众多新型的健身公司,也在尝试月付、按次付费、季度付费等更加灵活的付费模式,不过这只适用于小成本健身房和团操课。尽管乐刻运动、超级猩猩、光猪圈健身等新型健身房品牌,正因为这些新付费模式而闯出一片天。但这种付费制度,仍尚未能在整个大健身行业做到普及。

在针对7天冷静期的政策里,三体云动数据中心也对健身经营者做了项调查。其中,41.4%经营者表示支持,但有些许担忧;38.5%经营者非常支持;剩下13.4%的人认为不受影响;只有6.6%表示不支持。

一位入行三年的健身创业者,谈起了自己的担忧:「预售制掌控着现金流,确实涉及健身房命脉。现在社会新闻对健身很不友好,导致很多人认为健身房是骗钱,这些负面新闻放大了消费者对健身房的信任危机。」

2020年,被很多业内人士视为中国消费品牌的新起点。这其中,与运动健康有关的领域,一批新品牌不断获得资本青睐,时不时冒出黑马级品牌。与此同时,不同地域、年龄阶段、家庭收入和教育水平的消费者,未来也将投入更多钱进行体育锻炼和健身,全民提升健身和健康意识的同时,将进一步带动体育消费的增长。

面对体育消费升级的新需求,健身行业又该如何俘虏消费者的芳心呢?

 

03

数字化健身浪潮正当时

「7天冷静期」表面上是针对消费者的政策,可一定程度上,这也给健身经营者们提供一个宝贵的「冷静期」。

野蛮成长的经营模式总会过去,行业终究会演变出多样化且符合标准的规则。随着中国健身行业逐渐走向改革,健身教练等单体的价值正逐渐被放大。如今,乐刻运动、超级猩猩、Keep等新型健身品牌,都更加注重教练品牌的打造,从品牌和经营角度,来提升健身行业整体气质。

同时,加上政策的重视,线下健身房也正在从根源的经营制度上着手改革。越来越多的新健身品牌,正在用新的经营模式,获得大量健身爱好者的青睐。整体来看,国内健身行业还是朝着良性方向进行着。

行业有诸多公司,已经在经营模式上做出了不错的新尝试。例如,在2020年,威尔士决定进驻天猫,将健身房价格体系变得更透明。同时,他们还推出「会员月月付」,除第一个月要缴纳押金外,消费者每月可以用低至266元的价格获得健身服务。与动辄将近三四千的年卡相比,这种付费模式更加灵活和人性化,同时降低健身门槛。

此外,各地政府也相继用「百姓健身房」等益民设施的兴建,来为群众提供更多福利。在浙江省日前发布的《浙江省体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里,表示将建成3000个百姓健身房,落实全民健身的目标,让消费者健身拥有更多新选择。

当下,中国消费者有着更多样化的健身场景选择。没时间去健身的人,可以选择在家健身,Keep、Fiture等公司一直提供相关服务;有轻度健身需求的人,想要用较低的费用去上一节开心的课程,团操课则是更理想的选择;对于更高阶健身需求的用户,私教课、健身房则是他们一直心仪的选择。

未来,健身行业的发展,还是基于目标消费者大数据,进行定制化服务的一场新生意

 


IFE广州健身展将于2021年9月4-5日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举办。

“聚势潮头,型动未来”,抢先预定展位,锁定商贸良机!

参展申请

展会咨询电话:020-8930 8925 吴先生

了解更多展会内容请查看为何参展